您好,欢迎进入上海烜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 021-62457717
021-62457717ELISA是一种基于抗原-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固相免疫分析技术,通过酶促显色反应实现微量物质的高敏检测。对于炎症因子(多为蛋白质类,如IL-6、TNF-α等),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最为常见。该方法通过以下四个核心环节完成检测:① 捕获抗体包被→② 样品中靶标抗原结合→③ 检测抗体偶联酶标物识别→④ 底物显色定量。整个过程形成“抗体-抗原-酶标抗体”复合物,最终通过颜色强度间接反映样品中炎症因子浓度。
固相载体制备——微孔板预包被
样品加入与抗原捕获
检测抗体-酶标物复合物的引入
底物显色与信号读取
| 术语 | 定义 | 功能说明 | 
|---|---|---|
| 捕获抗体 | 预先包被于微孔板的单克隆抗体 | 特异性锚定目标炎症因子,决定检测的第一重选择性 | 
| 检测抗体-HRP | 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多克隆/单克隆抗体 | 与已结合的抗原形成“夹心”结构,放大信号并实现可视化 | 
| 标准品 | 已知浓度梯度的重组炎症因子蛋白 | 绘制标准曲线,建立OD值与浓度间的线性关系 | 
| 封闭液 | 含牛血清白蛋白(BSA)或脱脂奶粉的缓冲液 | 阻断微孔板空白位点,减少非特异性吸附 | 
| 洗涤缓冲液 | PBS+Tween-20混合液 | 高效去除未结合的游离抗体、抗原及杂质,降低背景噪音 | 
| 底物显色液 | TMB+H₂O₂溶液 | HRP催化底物产生有色产物,实现信号转换 | 
| 术语 | 定义 | 临床意义 | 
|---|---|---|
| OD值 | 光密度值(Optical Density),反映微孔内显色强度 | 数值越高,表明样本中炎症因子浓度越高 | 
| 标准曲线 | 以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、对应OD值为纵坐标绘制的回归曲线 | R²>0.99时视为有效,用于样本浓度换算 | 
| 检测限(LOD) | 可重复检测出的抗原浓度 | 体现试剂盒灵敏度,直接影响早期微小炎症的检出能力 | 
| 特异性 | 仅与目标抗原反应,不与其他相似蛋白结合 | 高特异性可避免类风湿因子等同源蛋白的干扰 | 
| 精密度(CV%) | 同一样本重复检测的标准偏差百分比 | CV<15%表明试剂盒稳定性良好,适用于批量样本检测 | 
| 基质效应 | 样本中除目标物外的其他成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| 需验证血清/血浆样本是否需特殊处理,避免假性升高或降低 | 
| 术语 | 现象描述 |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| 
|---|---|---|
| 钩状效应 | 高浓度样本出现异常低值 | 抗原过量导致“夹心”结构解离,建议按说明书进行倍比稀释后复测 | 
| 边缘效应 | 微孔板外围孔OD值偏高 | 温育过程中边缘孔蒸发速率快,建议延长封板膜覆盖时间或改用中间孔位 | 
| 本底过高 | 空白孔出现明显显色 | 洗涤不封闭不完整,需增加洗涤次数或更换高质量封闭剂 | 
| 漂移现象 | 标准曲线随批次差异显著 | 不同批号试剂盒存在生产差异,需每次实验均设置新标准曲线 | 
炎症因子ELISA检测试剂盒通过精妙的免疫学设计与酶促放大机制,实现了对复杂生物样本中微量炎症介质的精准量化。掌握其原理与术语不仅是规范实验操作的前提,更是解读数据、优化实验条件的关键。随着单分子检测、多重ELISA等技术的革新,未来炎症因子检测将向更高灵敏度、更广覆盖面发展,为疾病诊疗与生命科学研究注入新的动力。